center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Beijing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月 25年
院校概述 · 招生简章 · 公告汇总 本站主頁

属性 公办 本科  所在地 北京市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Beijing),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为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和“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发起高校,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3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3年1月13日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培养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在内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学校有学院路校区和沙河校区两个校区,两校区实行统一管理,本科生1-2年级在沙河校区学习;3-4年级在学院路校区学习。

   根据《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办法》要求,为做好我校2023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工作,特制定本简章。

   一、招生计划和专业

   1. 招生计划10名(具体招生人数将视报考和测试情况适当调整)。

   2. 招生专业目录详见附件,申请学生可在招生专业目录中选择6个专业(类)作为志愿。

   二、申请资格

   1. 具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地区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所持证件须在有效期之内;

   2. 参加台湾地区当年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以下简称 “学测”) 并达到以下成绩要求的台湾高中毕业生:报考理工类专业的考生语文、数学A、英文三个科目学测成绩均达到均标级及以上;报考文史类专业的考生语文、数学A/B、英文三个科目学测成绩均达到均标级及以上。

   3. 品行端正,身体健康状况应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的规定。

   三、报名时间及方式

   1. 报名时间:2023年3月1日至31日。

   2. 报名方式: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报名系统(网址: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上传个人证件、电子照片、学测成绩、考生诚信承诺书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绩查验授权书及其他能展现申请者个人能力的材料(例如获奖证书、参加学科竞赛、科研活动等)。报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考生应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报名系统工作安排如有变化,以报名系统公告为准。

   四、审核和录取

   1. 材料审核:我校将根据报名条件进行审核,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初审通过的考生请关注学校面试通知。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

   2. 参加面试:我校将组织专家对学生进行网络视频面试,时间暂定于4月下旬,具体日期以面试通知为准。

   3. 录取原则:面试后我校将依据申请者学测成绩和面试情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并于2023年5月15日前上传至系统。考生须于5月15日至19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考生确认后,学校办理相关录取手续,拟于2023年8月发放录取通知书。

   五、收费标准

   按照教育部及我校相关规定管理,台湾地区学生与同专业内地学生同住,并按相同标准缴纳学费及住宿费。

   六、入学与身体检查

   1. 被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向学校请假。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2. 新生入校后,我校将进行入学资格审查和身体检查。审查合格的办理入学手续,予以注册学籍;不符合录取条件或弄虚作假者,取消入学资格。

   七、其他

   1. 学生在校期间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港澳台侨学生管理办法(试行)》进 行管理。

   2. 新生入学报到时,所持出入境证件的有效期应与学习期限相适应。

   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全程参与、监督并受理考生申诉。申诉及举报联系方式:XFJB@cumtb.edu.cn

   八、联系方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招生办公室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

   邮政编码:100083

   咨询电话:86-10-62331534

   传真:86-10-82381241

   微信公众号:cumtbzhaoban

   招生网址:http://zb.cumtb.edu.cn

   电子邮箱:kyzb@cumtb.edu.cn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咨询电话:86-10-62331239

 

附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3年免试招收台湾地区高中毕业生专业目录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类)名称

专业名称

科类

学制

1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理工

2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理工

3

080201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理工

4

080803

机器人工程

机器人工程

5

080717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理工

6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理工

7

1202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理工

会计学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8

030101

法学

法学                                        

文史

9

050201

英语

英语                                       

文史

10

120402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                                   

文史




52 01/A
院校简介

资料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和12个学院。学校有两个校区:学院路校区坐落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沙河校区坐落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区。


  学校的前身是焦作路矿学堂,始建于1909年,位于河南焦作。1931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1938年,学校西迁并与东北大学、北洋大学、北平大学的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焦作工学院复校并于1949年回迁焦作。1950年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采矿科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学校因此聚集了全国一流的采矿科学技术人才。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1970年,学校迁至四川合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恢复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1997年,成立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1998年恢复招收本科生;2000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1月,经中央编制部门批复同意,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名义办学。1997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建设与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毛泽东同志发出“开发矿业”的号令。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学校校名。江泽民同志来校视察科研工作并为学校建校90周年题词。胡锦涛同志为学校建校100周年发来贺信。110年来,学校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经过一代又一代矿大人的努力奋斗,学校形成了“明德至善、好学力行”的校训,铸就了中国能源工业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品格。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上级主管部门、能源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理工为主、以矿业与安全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在煤炭能源的勘探、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和生产相关的矿建、安全、测绘、机械、信息技术、生态恢复、管理工程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品牌和鲜明特色。


  学校现有32个本科招生专业,有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城市工程地球物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2个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进入A+类,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入A-类。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各类教职工1062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06人,副教授282人;博士生导师227名,硕士生导师269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80%以上。教师队伍中,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4个,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双聘院士10名,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名,阿根廷国家工程院院士1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人,先后有5人获聘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7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获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3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被评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3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6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17人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8人获孙越崎能源大奖,26人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7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多人荣获国际国内人才奖项及协会、基金资助奖项。


  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积极构建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广大毕业生当中许多人已成长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及行业发展的科技精英、管理骨干和领军人物。学校先后有8个专业荣获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8个专业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项目,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入选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998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国内外科技竞赛千余人次获奖;先后有8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目前全校有本科生8059人,硕士生6506人,博士生1461人。


  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国家及行业的战略需求,学校致力于科学研究,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2001年至今,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32项。学校建设了完备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校理事会为平台大力推进社会服务,校理事会成员单位发展到90家;学校拥有我国首家以能源与安全为特色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关村能源与安全科技园”和“中国矿业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与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共建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与北京市共建能源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组成了学校产学研用及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目前,与国内10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联合发起成立“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来自11个国家的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与65所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与百余所国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相关学科开展了学术交流;多次举办了国际煤岩学委员会年会、国际有机岩石学年会(ICCP-TSOP)联合会议、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会议、国际有机岩石学会(TSOP)年会、国际采矿科学与技术大会、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使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


资料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统计数据截止到:2021年3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市面向港澳台招生院校鏈接





   本頁引用教育相關官網及大學官網一些資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具體信息請以官網公布為準。



大学 - 校徽


image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5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简章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4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简章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3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2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1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0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官網鏈接


center

大學概況


中文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外文名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Beijing
简    称
中国矿大(北京),CUMTB
创办时间
1909年
办学性质
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
理工类
学校特色
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1978年入选)
211工程(1997年入选)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06年入选)
双一流(2017年、2022年入选)
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2005年入选)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徐孝民、校长:葛世荣
专职院士数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
本科专业
32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3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0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16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1个
二级学科8个
院系设置
研究生院和12个学院
校    训
明德至善、好学力行
校    歌
《焦作工学院校歌》
校庆日
10月18日
院校代码
11413
知名校友
师昌绪、陈清泉、汪啸风、谢和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明德至善、好学力行 」

版權聲明
 
註:點擊學校名稱進入院校本站主頁,查看院校詳情、报考公告、简章目錄等。(共計:428所,更新:2025年4月23日)

 

最新高考汇总

2025年
招生院校

2025年4月23日

2025年
本科生招生

2025年1月15日

2025年
研究生招生

2025年1月10日

2025年
报考指南

2025年1月10日
To Top